出海系列谈6:中企出海,潮从哪里来?

2024-11-08 17:17 崔洪波

“出海”这个词,是近几年大热起来的,在此之前更多的语境是全球化或国际化。国际化的企业都非常谨慎的用出海这个热词,而尽可能让自己回归常识与事情的根本:全球化发展与国际化扩张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“出海”不过是新瓶装旧酒,用一个新的热词来提升热度罢了。这也是互联网时代流行的表达。我们姑且还用出海这个语境来做表达和讨论。

对于一家专业的咨询公司而言,谁是我们的客户?我们为谁提供何种服务?涉及到后面整体产品和服务构成以及团队能力构建的问题。这是发展新的业务的首要的问题。

从中国企业全球化扩张的角度,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谁在全球化,都有哪些类型的企业,以及分析他们不同的各自阶段以及心态,这样有利于我们理解这项业务的本质,以及匹配不同的内容。

1
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大周期

大体而言,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基本可以分成这样几个阶段

早期:建国后第一批展开国际化经营的公司以中国远洋集团、华润等央国企为主,承担着国家的重大拓展经营使命,出口换汇等。

第一批大规模出海潮是来自于1995-2000年左右这个阶段。

中国第一批大型民营企业开始国际化尝试经营,但还是以产品出口为主,典型如华为(1995)、TCL(1995)、海尔(1998)、三一、等公司,都是在这阶段开始出口创汇,可以说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第一批国际化的拓荒者,他们因为出海早,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领航者;此阶段中国尚未加入WTO,中国内地政策还是以三来一补、OEM、ODM为主流发展,沿海大量的工厂还是做转口加工,这个阶段跟越南现在的情况差不多,大部分都是转口贸易,很多海外公司的产品基本在沿海加工,直接出口,不销售到中国内地市场。

第二个阶段是2000-2010年的阶段。典型特征是中国出现了海外并购潮、外贸内外销并举、电商B、C端拓展国际市场。

这一阶段的典型案例是TCL2003年并购法国汤姆逊、之后收购阿尔卡特、联想在2004年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等。并购开始成为中国大型企业全球化的阶段。也是中国企业的初期扩张阶段。之后,主流公司从国家化初期阶段进入到跨国经营阶段,真正开始国际创品牌。另外一件蛇吞象的大事是2010年吉利收购Volvo案例。今天,他们的收购已经基本完成了整合,企业也基本脱胎换骨。

同时随着中国2001年加入WTO,外贸经营进入快速发展期,中国领先的外贸公司不仅将客户在外,部分企业也开始尝试自有品牌扩展国际市场。外贸型企业进入两条腿走路阶段(海外代工、海外创牌),部分外销企业开始拓展国内市场,但普遍面临的问题是海外产品不适合中国内地市场。但是外销转内销,在这个阶段成为很多外贸工厂的选择。在我咨询生涯阶段,这阶段的服务的很多客户都是外销转内销的客户。

海外市场传音控股等公司也是这个阶段开始进入海外创牌阶段,传音于2007年进入非洲,开始从非洲开始创立品牌。

此时,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电商的发展,中国开启了跨境电商的尝试,而部分中国外贸企业也开始探索在亚马逊海外站卖货,B2B以阿里巴巴,敦煌网等网站,B2C以亚马逊、Ebay等平台,这是中国海外卖家的早期阶段。

第三个阶段2010-2015年,基本上大型企业主导进入国际化经营阶段,三位一体(本地研发、本地制造与本地营销)成为领先企业的率先选择。而不同行业开始加快国际化。行业典型如光伏、娱乐、地产、游戏、手机、汽车,行业阶段不同,时差不同。

大量中国企业的B2B行业出海潮也在这个阶段,中国的全球隐形冠军雏形形成。

同时跨境电商进入快速发展期,深圳开始有一批国际卖家出现。电商大卖家开始涌现。典型如:安克创新、大疆都是在这个阶段创牌以及开启走向海外。

早期海外设厂的公司开始出现,典型家具行业的顾家家居等,他们是海外降本方式开启海外,而非政策影响。

第四个阶段2015-2020年,新兴科技与跨境电商进入主导阶段。

新兴产业开始伴随着资本的流动,开始在全球发展阶段,尤其是科技行业。科技公司不同程度加快海外扩展,比如小米以进入印度为开始,开启国际化、VIVO、OPPO等公司也是在这个阶段开始海外发展,而传音控股则是2017年走出非洲,中国手机军团开始抱团海外扩张。

同时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,广州、深圳出现一批跨境大卖家,海外大卖家批量涌现。安克创新、大疆等带动整个深圳跨境电商卖家进行品牌化升级。

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摩擦,中国大量外贸型企业开启海外设厂,海外的工业园区进入TO CHINA阶段。典型柬埔寨、越南等东盟国家,2018年以后,进入工厂建设拐点,服装、家居等大量中资企业涌入。中国汽车业的首批海外工厂也是在这个阶段开始。

第五个阶段是2022年之后开始的全面出海潮。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全方位探讨出海的阶段。

无论是新创公司,还是中大型公司,这一方面是基于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,以及中国市场内卷,以及海外视野的提升,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等各种原因,但总体而言,“不出海,就出局”,成为这一阶段的根本选择。

全球制造产业链分工在2020年全球疫情之后,由于国家安全的角度,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开始就将供应链安全作为国家战略,鼓励制造业回流和基本的完整制造业体系,全球分工的体系在这阶段开始被各国政府重新反思。全球化产业转移进入离散化阶段,回流美国、到东盟、欧洲、北美墨西哥以及南美巴西、南亚印度,包括中东都成为热点这个国家和区域。

从中国加入WTO的“全世界到中国去”,到“制造业从中国到全世界”,二十年一个新的周期,离散化成为主要趋势。中国企业进入集体出海阶段,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双循环成为必然选项。

2

中国企业全球化生态:百花齐放

(本部分答案来自豆包AI生成,感谢共创)

  • 安营扎寨模式:如海尔,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,直接建立和推广自己的品牌,树立当地企业形象,更好地销售在当地和中国生产的产品,可避免关税壁垒,但成本较高。

  • 品牌共享模式:像 tcl,将自己在国际上不知名的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结合,带动国内产品出口,提升自身品牌,优点是可长期共享品牌,但也有风险,从长远看需推出自己的品牌。

  • 借船出海模式:例如联想,收购 ibm 个人电脑部,借助其成熟团队和销售渠道进入国际市场,虽然借 ibm 品牌有使用期限,但获得了国际资源。不过,这种模式最大的挑战是两个公司文化的融合和国际人才的使用。

  • 技术领先模式:以华为为代表,注重建立和开发自己的技术体系,有明确的国际市场目标,先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,后大力出击发达国家市场,形成自己品牌的拳头产品和优势,国际销售占公司销售的比例较高。该模式的挑战性在于如何持续技术创新并避免知识产权纠纷。

  • 产品代理模式:国内许多企业产品的出口主要依靠海外代理,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产品出口有现成指引或渠道,能获得一定利润,但企业自有品牌不突出,有时过于依赖海外代理,甚至存在回收货款风险,如长虹的部分产品出口。

  • 资源互补模式:中国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,如中石油、中海油等,在石油、天然气、矿石和林业等资源方面需要走出去寻找新资源,以支撑国内经济发展。这种模式一般由政府主导,国有企业为主,投资额较大,挑战在于加强可行性研究、监管,避免决策失误和损失。

  • 海外上市模式:中国目前有上百家企业在海外上市,包括中国电信、中国网通、中移动、中联通、中石化等一大批国有企业,也包括新浪、亚信、搜狐、ut 斯达康、盛大等一大批新经济企业。这是中国在新形势下利用外资的一种更有效的新方式,不仅带回新资金,也带回更加规范化的经营管理模式。

  • 星火燎原模式: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利用在海外的亲戚朋友或其他网络,把中国一些有竞争力的产品推销到世界各地,如温州鞋、义乌小五金、温州打火机等。这种模式下的企业通常具有非常强大的灵活性和活力,是中国中小企业大面积走出去的开始,但也面临着如何加强行业协调、理解当地文化和进行海外有序管理等挑战,避免出现如西班牙烧鞋事件。

  • 对外承包工程模式:是一种相对传统的模式,主要是到海外更大的市场去承揽工程。中国政府比较重视,也培养出了一批在国际上能排上名的中国跨国承包公司,如中建、中土、路桥、港湾公司等。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,如伊拉克重建工作的展开、中东局势的逐步稳定,国际承包市场还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机会。

  • 劳务合作模式:中国企业可以组织劳务出口,中国是劳动力资源大国,在向海外派劳务人员、海员、护士、研修生、厨师、甚至家政服务人员方面都有巨大潜力可挖。中国在过去 20 多年中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,可以进一步总结和提高。

    (来源:

    豆包AI助手)

欢迎加我微信或者私信留言共同讨论。

图片